疫情防控期间,“囤菜”怎么“囤”?食品安全要重视!发表时间:2020-02-18 14:46 疫情防控期间,大家都尽量的减少外出。在出门不方便的日子里,我们也要科学合理饮食,说到合理饮食,怎么“囤”菜就成为很多人关心的话题。米面粮油这些耐储存的东西可以多买点囤着,新鲜的蔬菜怎么办呢?多买容易坏,少吃又会导致营养摄入不均,那么应该如何保存? 其实在采购之前,不少人都有担心:病毒能否在蔬菜、肉和水果上存活? 如果病毒通过飞沫、直接接触,传播到蔬菜、肉和水果上,理论上能存活一定时间,但最长不会超过48小时,病毒跟细菌不一样,细菌可以在死性细胞上快速繁殖复制,而病毒只能借助活性细胞,比如人、动物的细胞进行繁殖复制。超市的蔬菜、肉和水果不具备相关条件,因此存活时间不会太长。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,专家提倡多吃富含维生素、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的新鲜蔬菜,从保证每天都有绿叶菜的角度讲,最好能3天买一次菜,一次买够3天量。如果做不到,至少一周买1次。 其实说起绿叶蔬菜,不仅因为久放易坏,还因为绿叶蔬菜中有硝酸盐的存在,放久了之后,在空气中细菌的作用下会逐渐转化为亚硝酸盐,囤得越久,亚硝酸盐的含量会越多,大量摄入,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。 那么针对蔬菜怎么搭配购买以及如何保存,绿小宝给出以下建议: 不同种类的蔬菜搭配着买。 因为绿叶蔬菜的储存时间限制,不建议囤太多绿叶蔬菜,在绿叶蔬菜吃光的情况下,可以选择更多样地采购其他不同颜色、不用种类的蔬菜,比如:富含维生素B2的鲜豆类;富含胡萝卜素的西红柿、青红椒、南瓜等;富含维生素C的卷心菜、大白菜、花菜等,以此来补足绿叶蔬菜中的多种营养。 存放蔬菜时,除了考虑霉变腐坏的微生物风险,还要考虑存放过程中的营养流失。蔬菜被采摘下来后仍然会进行呼吸作用,维生素C等营养素会不断氧化流失,低温、避光储存可以延缓维生素C氧化的速度。 不同蔬菜适宜的储存温度和湿度都是不同的,不是所有蔬菜都适合放冰箱,冰箱如果都被塞满,空间大大缩小,会影响冷气循环,降低冰箱的保冷效果,食物反而会比平时腐坏得更快。 存放蔬菜要注意以下3个细节: ① 外表有磕碰损伤的蔬菜更容易腐坏,需要及时吃掉。一旦蔬菜出现霉变,要毫不犹豫地扔掉,并检查一同存放的其他蔬菜是否受影响。 ② 除非是未成熟的蔬菜,尽量避免将蔬菜和苹果、香蕉、柿子、梨放在一起。这些水果会释放大量乙烯,加速自身和附近蔬果的成熟,不利于长期储存。 ③ 用保鲜袋将不同的食物分装保存,在节省空间的同时还能避免交叉污染。 只要我们把买回来的食物用流水清洗,就能去除70%左右的病毒、细菌。 除此之外,病毒不耐热,在温度56℃状态下30分钟内能被杀死,而炒菜等温度能达到100℃甚至更高,病毒能立即被杀死,病毒除了通过飞沫、直接接触传播,还可能通过消化系统传播,因此不建议大家吃凉拌菜等生食。 水果表面也可能附着病毒,所以尽量削皮吃,不能削皮的最好用流水多清洗几次。当然,勤洗手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。 老人,小孩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,能不去超市,就尽量别去了。最好由家中青壮年出门选购,并做好严格的保护措施——戴好口罩!有条件的,可戴上护目镜、帽子和手套,这样能更好的降低感染风险。 去超市时,不要随便摘下自己的口罩、护目镜、帽子、手套等,采购途中尽量不进食;不要随处乱靠墙壁、扶梯,以免衣物被病毒污染。 到家后,要对食品外包装进行消毒,用消毒湿巾擦拭;如果你认为途中衣物污染严重,可用75%酒精喷洒衣帽和手套,再将衣物内外翻面,挂于阳台通风。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,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好自我防控,一起来度过这个难关!
文章分类:
行内资讯
|